行业新闻

中国工业经济连续12年世界第一,如何提质增效变强?8大民主党派建议这么办

文章来源 : 中国工业新闻

2022年03月10日 15:05

分享

中国工业报


  中国工业经济已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但和高水平、高端来比,还有不少需要努力的方向。还需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制造业水平提升上、工业整体能力提升上、工业核心能力提升上,进一步下功夫。具体应该怎么下功夫?

  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共中央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围绕社会公众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发挥自身优势,“两会”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工业报摘编与工业经济有关的其中一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民盟中央】《关于前瞻布局基础学科 支撑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尽管我国在铁基超导、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异构融合类脑芯片、石墨烯可控折叠等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但我国基础学科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

  一.加强统筹谋划。研究机构难以独自突破基础学科关键科学瓶颈,应统筹全国科研力量,组织专家列出与未来产业紧密相关的基础学科战略必争点清单,形成体系布局,落实任务清单,充分体现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二.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国家战略安全且已显露曙光的未来产业,编制基础学科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围绕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10-15个战略先导示范基础科学基地,制定时间表线路图,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领域精准发力,助力走上世界产业价值链最顶端。

  三.加大投入力度。中央及地方政府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由目前的6%逐年提升至10%-15%,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行政考核等方面引导国企将营业收入的1%-3%用于基础研究,将基础学科生均拨款提高为其他学科的3-4倍。

  四.加强人才培养。以科教融合、学科交叉的模式培养下一代科技领军人才,……健全完善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机制,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制定吸引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移民的政策。 

  【民盟中央】《关于统筹构建清洁供暖体系 助力蓝天保卫战的提案》:清洁供暖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供热管网和采暖末端能效较低,还未得到重视;化石能源供暖占比较大,减碳形势严峻。建议:1.尽快制定国家供热法规,以加强对供暖市场的监管,维护供暖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有序推进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及采暖末端能效提升;3.立足国情,发展多元化供暖热源,降低碳排放。

  【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的提案》:目前废弃电器电子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建议:1.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名录(2014年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审查和许可指南》等相关指导性文件的修订,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明确相应的循环利用指标。2.创新回收模式,构建新型回收体系。3.加强执法监管,保障环境安全。4.加快工艺研发,提升技术水平。5.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信息渠道。

  【民盟中央】《关于提升新污染物监测监管水平的提案》:新污染物是指因生产使用历史较短或发现危害较晚、尚无法律和标准予以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污染物。全球已发现新污染物超过20大类,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危害已开始凸显。建议:由生态环境部牵头,成立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构建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体系。针对新污染物问题,尽快出台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等,健全新污染物调查与监测工作机制,对各级监测实验室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新污染物监测、专家评估、污染物调查监测技术指导、培训成果技术验收等工作。

  【民盟中央】《关于加快集成电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助推科技自立战略的提案》: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仍高度依赖国际产业链,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在生产工艺制程方面与全球市场领导者相比落后3-4代。为加速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科技自立自强,除大力自主创新和补全产业链短板外,需突破瓶颈,前瞻布局,打造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交融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集成电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国方案(提案建议内容详见今日第二篇微信稿)



  【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提案》: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各地推广力度不平衡、配套建设不够完善、消费者接受度仍较低、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站)、建设和运营,推动公务出行绿色低碳。

  二是注重以点带面,提高公共领域氢能源用车比例。打造绿色交通示范区,推进交通物流和公共服务领域交通用车氢能源化,完善和落实氢燃料汽车推广应用相关优惠政策,并在各示范点规划设计氢能源汽车交通线道,推动加氢站快速建成投用。

  三是深化科技创新,推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四是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新能源汽车吸引力。继续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专用充电停车位、专用行驶道路的管理,加强电动车基础知识的科普。

 

 

  【民革中央】《关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提案】:

   一、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抓手,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全方位推进绿色工艺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优先推动传统高排放行业绿色转型,加大负面清单产业退出的引导,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绿色融合发展新结构。

   三、加速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形成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加大源头管控,加强清洁能源跨区域消纳工作,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

   四、搭建多层级信息共享平台,打造绿色协同创新体系。搭建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数字经济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协同低碳发展。

    五、探索碳定价体系发展模式,深化绿色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碳定价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本土碳交易市场,建立更加透明的碳排放管理制度。

  【民革中央】《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提案》: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受科普体系落后技术发展、芯片研发和基础软件关键环节基础薄弱、核心技术标准化落后等条件制约,出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范畴模糊、产业化无序盲目扩张等问题。建议:1.建立人工智能科学资源科普多元推广机制;2.依托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国产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芯片及计算软件产学研创新体系并制定配套政策;3.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实施细则;4.建立国家和地方紧密联动人工智能产业有序创新发展体系。

 

 

  【民进中央】《关于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提案》: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加快地区间科技创新一体化既有条件、也非常必要,但仍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区域协同效应弱;二是同质化竞争严重;三是共建共担共享共进机制尚未建立。建议:围绕体制建设,在组织构架上实现一体化;围绕机制完善,在合作共享上实现一体化;围绕重大项目,在联合攻关上实现一体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结合起来,整合三省一市的重点开发区,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民进中央】《关于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提案》建议:调整钢铁行业原料与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引导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推动钢铁行业的角色转变。

 

 

  【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强化绿色建材技术创新支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2018年全国建筑业终端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6%。仅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就达27.7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8%

  建议:

         一是针对绿色建材在建筑保温、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在十四五布局一批重点项目,以绿色建材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行业领军企业为依托,牵头整合有关方面科研力量,给予绿色低碳建材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产业化应用等科技政策支持。

        二是对企业承担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给予持续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推动以行业领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主体,联合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服务机构等共同组建绿色建筑和建材创新创业联合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建筑和建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绿色建材颠覆性低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三是研究制定绿色建材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工程的财政支持政策,出台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专项补贴政策,对从事绿色、低碳建材创新研究、中试开发、工程化应用等工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建材的规模化应用。

 

  【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案》:截至2020年,全国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达2069家,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作用显著。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方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地方过度追求建设数量,放宽建设要求,有的仅围绕企业产品做技术改造,有的只是为了拿到科研项目。建议: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与功能定位,提升建设质量;完善政策体系,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能力;细化人才政策,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台盟中央】《关于加快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的提案》:

  农机装备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

  一、高端装备供给不足。农机产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有近30年的差距。国产机具90%为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品多被外国垄断。

  二、智能化和绿色化程度不高。农机向智能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以加装信息化设备为主。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农机装备供给严重不足,缺少类似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的替代产品。

  三、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农机院校人才培养规模渐趋萎缩。农机研究面临产业化、商品化不足的瓶颈,科研成果多停留在实验室。

  四、配套环节跟不上。农机智能化产品缺乏智能化平台,插秧机、收割机等行距规格不一,缺少标准化;高性能、智能化农机装备和大马力机械、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农机欠缺;农机农艺融合难度大、成本高,对农田的宜机化改造不足;丘陵山区土地碎片化制约了绿色智能农机发展。

  建议:

  一、设立十四五高端农机专项研发计划,精准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将高端精密液压件、农业智能传感器、大型高效复合型农机具等关键部件和整机装备列入;加强优势整合,用好在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等领域的先进成果,促进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精准对接;清单式推动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协同推进联合攻关。探索揭榜挂帅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成立联合体;建立国家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打破学科、校际、校企壁垒,鼓励共同申报绿色智能化农机重大研发项目,推动成果转化;对农机人才培养规模大、新农科”“新工科融合优势明显的高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农机绿色智能化合作。

  三、推进以清洁能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三代农机产业化应用。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机装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广应用。加大对自主关键技术和先进、智能、环保农机产品支持力度;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技术瓶颈,加大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智能农机研发与推广;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企业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强数据上云,促进创新迭代。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农田向宜机化方向进行整理改造,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地流转、土地整理、服务体系建设等与智能化农机应用结合起来,加快绿色智能农机装备更大规模地普及利用。

  四、积极完善配套政策扶持,加强对绿色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的支持。搭建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人工智能农业生产主体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绿色智能装备设施应用培训。注重政策导向,中央资金加大对绿色智能农机设备补贴力度,出台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补贴资质方面突出农机科技自主创新,拓宽农机创新产品取得补贴资质条件,对高端绿色智能创新农机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将丘陵山区急需机具以及高端、绿色、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额比例提高至35% 

  【台盟中央】《关于进一步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当前金融体系在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存在银企信任成本高、资金成本高、新型融资方式应用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制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专项支持政策;加大数据融合力度,提供高质量企业征信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效能,健全多层次金融体系;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

 

 

  【民建中央】《关于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税费负担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多措并举,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企业家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塑造”“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和企业家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智慧化对农业现代化支撑作用的提案》: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整体发展仍有巨大空间。主要存在不同区域产业及环节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地碎片化和机耕道不足等问题。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农机装备创新平台布局。2.开展科技攻关,提升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自主创新能力。3.强化政策保障,为推动农业机械化、智慧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4.完善配套支持,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和机耕道建设。

 

 

  【农工党中央】《关于健全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支撑体系的提案》:国家近几年在构建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方面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但总体来看,依然存在技术标准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科技支撑不够、存在环境风险等问题。建议:继续加强行业技术攻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探索成立行业内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高度重视回收利用污染防控。

  【农工党中央】《加快药品医疗器械自主创新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能力的提案》:药品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诸多困难挑战。一是大而不强,2020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万亿,创新能力则很薄弱,我国90%以上创新药物、高端诊疗设备、高附加值医用耗材等依赖进口,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够,卡脖子难题较多,有断链风险,如细胞反应器、分离系统等80%以上依赖进口;二是庞而不精,药品生产企业超过8000家,但百强企业行业集中度小于1/3,供应链波动大;三是结构不均,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充分,中成药企业在百强企业的占比不到1/4,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建议:

  一是将突破药品医疗器械卡脖子技术,汇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局,提升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创新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药品医疗器械产业改革开放,统筹提升产业集中度与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三是推动中医药产业与现代医药并重发展、有机结合,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起到补链强链作用。

    服务热线

    0531-88929380

    邮 箱

    info@echometal.com

关注
官方微信

<![endif]-->